政策解读
运城:让乡村美“颜”更美“心”
来源:山西新闻网—经济日报 时间:2021/08/31

     建设美丽乡村,不仅要在村容村貌上下功夫,更要注重乡村的内在建设——    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要给村庄“梳妆打扮”,让乡村靓丽起来。而运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却颇有创新,他们没有只在村容村貌上下功夫,满足于为乡村美“颜”,而是花费更大的力气和心…

    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要给村庄“梳妆打扮”,让乡村靓丽起来。而运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却颇有创新,他们没有只在村容村貌上下功夫,满足于为乡村美“颜”,而是花费更大的力气和心思为乡村美“心”,即更加注重乡村的内在建设:一是发掘独特的乡土文化,使美起来的乡村有灵魂有内涵;二是将乡土文化和旅游对接,形成个性鲜明的文化旅游产业,从而使乡村的“心”更美。永济市城东街道新街村农民高兴地告诉记者,他们建设美丽乡村重视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,美“颜”与美“心”的结合,因为这样的美丽乡村才是他们的最爱。


   雷家坡:德孝文化铸村魂

    在运城市盐湖区龙居镇东南四十里,有一个叫雷家坡的村庄。记者一进村就被这里的见闻所吸引:只见村内所有的街巷都已硬化、绿化、净化、亮化,整个村庄整洁而漂亮;村内的文化活动中心、小游园里三三两两的大人们在休闲娱乐,孩子们则在嬉闹着,他们开心地说着、笑着,好似一幅乡村幸福画……然而,让记者感受最为强烈的还不是这些,而是雷家坡浓浓的德孝文化。

    村里有精心制作的德孝文化墙、德孝事迹长廊、德孝人物宣传室等,整个村庄到处洋溢着德孝文化的芳香。村民们说,建设美丽乡村让雷家坡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犹如“丑小鸭”变成了“白天鹅”。但是大家觉得,美丽乡村不能仅仅是村子的“脸蛋”漂亮就行,更要构建良好的村风,也就是一个村子的灵魂,这样的村子才是“内外兼修”、“表里皆美”的美丽乡村。为此,地处“德圣”、“孝祖”虞舜的故里、“中国徳孝文化之乡”的雷家坡,就把在这块土地上延续数千年、有着深厚根基的乡土文化——德孝文化,作为村魂来塑造和弘扬。近年来,村里通过开办德孝大讲座、上好“一堂课”;开办日间照料中心、做好“一顿饭”;建立褒扬孝行善举文化墙、树好“一面墙”;组建德孝文艺演出队、演好“一台戏”;评选德孝楷模、戴好“一朵花”;建立志愿服务队、献出“一份爱”;举办德孝文化节、用好“一张牌”等系列活动,使德孝文化进入了每一个家庭,深入男女老幼之心。

    村民告诉记者,村里曾组织了一次子女为父母洗脚的活动。一位村民单膝跪地给老母洗脚时,母子俩声泪俱下,场面相当感人。母亲说:“妈现在还不老,自己能洗,你有这份孝心就成。等妈将来真老了,你一定要多给洗几次。”孩子说:“妈,放心!小时候你给我洗了不知多少次脚,你老了我也要常给你洗。娃绝不让你寒心!”一个简单的洗脚之举,几句朴实无华的对话,折射出的是一份人间大爱。

    如今,“德孝”已成为雷家坡的村风和百姓的家风。村民过光景不爱比钱多钱少、房大房小,就爱比家和不和、娃孝不孝;娶媳妇嫁女子不爱比田多田少、业大业小,就爱比家风正不正、口碑好不好。在德孝文化的引领下,全村近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和民事案件,没有出现过一次上访事件,男女老幼和睦友爱,其乐融融。


   新街村:古村文化变“香饽饽”

    舞龙舞狮,这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;晋剧表演,这对山西人来说也很熟悉。但是,听说过“耍玄”,看过“耍玄”,听过永济道情的人恐怕就很少。不过,在永济市城东街道新街村,这些鲜为人知的古老文化,如今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,却得到了人们的继承、发扬、光大。

    记者走进新街村,幸好赶上村民为前来旅游的游客表演节目。大戏台上永济道情的竹笛、去阳板、木鱼、四弦、二胡等在农家人手里演奏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曲调,农民演员那地道的方言说唱表演,给人独特的艺术享受。不过,这还不是最让人开眼界的表演,村里文化广场的“耍玄”,那才是“此耍只在永济有,天下再无他处寻”,看后让人大长见识。只见两条长近三十米、头型巨大而怪异、身体似龙非龙的怪兽,伴随着激越的鼓声,被分成两队的村民舞动起来,双方激烈地相互争斗,那场面十分宏大壮观。

    村民告诉记者,“耍玄”是在新街村延续了千百年的古老文化。据老辈人讲,“玄”是道教所奉的北方之神,它的形象为龟蛇合体,是一种罕见的大型怪兽。“耍玄”虽然在新街村有历史传统,但随着岁月更替,现在真正会耍的人,尤其是年轻人确实不多。近年来,新街村为了把美丽乡村建设的不但村容漂亮,而且富有文化底蕴,深挖古村文化,把永济道情、“耍玄”等传统文化挖掘出来。同时,收集整理晋南乡村饮食文化,将这些古老的文化与旅游业对接,增强新街村的内涵和实力。

    记者看到,新街村的古村文化确实已变成了村里的“香饽饽”。永济道情、“耍玄”等艺术表演把近邻雪花山、五老峰等周边景点的游客大量吸引过来,使新街村成为一个旅游村。更有晋南乡村饮食文化小吃名吃一条街,各种店铺鳞次栉比,油疙瘩、炒凉粉、麻花店、哨子面、南瓜片面等几十种当地风味小吃名吃,以独特的美味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。一位卖油疙瘩的老板说,在旅游旺季每月都能收入1万多元,现在村里人依托古村文化,在家门口就能有钱赚。


   水峪口:文化旅游成产业

    永济市城西街道水峪口村,如今可是赫赫有名,别看是一个仅有200户人家、750多人的小山村,可是头顶上戴着“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”、“山西最美旅游村”的桂冠。

    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想到,就是这么一个“明星村”,在过去却是一个穷村子、一个引不来外地人又留不住村里人的人口外迁村。那么,是什么原因让水峪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呢?村民告诉记者,是“巧借山水找出路,妙打文化旅游牌”,让水峪口创造了化蛹成蝶的奇迹。

   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,水峪口依托上天赋予的优质山水资源,决心让生态美景变成美丽经济,变成村里的支柱产业,变成百姓的聚宝盆。他们筹资建成了水上漂流项目,办起了农家旅游客栈等,又通过对外招商开发了神潭大峡谷景区,建成了休闲娱乐区、水峪口古村一期、峡谷景观区等旅游景点。不过,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用巧招妙打文化牌,让文化为旅游产业注入灵魂,使文化和奇山秀水融合,形成文化旅游这样一个强势产业。

    记者在古村看到,这里呈现的乡土文化并不拘泥于当地所有,而是引进了山西全省,以及陕西、河南等周边省份的不同文化,从而形成了一个多地乡土文化的大聚会,让游客光临水峪口一地,便可了解他乡。如陕西、河南等省的民间小吃、民俗工艺、民间演艺等,在古村都能找到。以民间小吃为例,各地150多家特色小吃在古村星罗棋布,游客想吃什么样的美味随便就是。

    村民高兴地告诉记者,现在文化旅游不但成了水峪口的大产业,更成了村民的金饭碗。今年“五一”和“十一”旅游高峰期,村里单日接待游客突破了5万人,而村民依托旅游也赚了钱。就说一户卖猪蹄的吧,一天销售额达到了两万元。

    来源:山西新闻网—经济日报


】【打印此页】【收藏此页】 
机构简介 - 领导分工 - 科室职能 - 直属单位 - 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 - 网站地图

主办:晋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  承办:晋城市建设信息中心  
地址:晋城市泽州路422号建设大厦  邮编:048000  电话/传真:0356-2229223  电子信箱:jcsjsjbgs@163.com
COPYRIGHT © 2018 晋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ALL RIGHTS RESERVED
备案号:晋ICP备05001036号 网站标识码:1405000011

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256